夏遊北海道Day5~2015.07.28函館五稜郭.元町異人街散策
啄木亭地中海餐廳早餐
遊覽車上巧遇電車
彩繪熊圖案,卡娃伊捏
1854年(嘉永7年)日本與美國簽訂「神奈川條約」(又名:日美和親條約),決議開放北海道箱館港口
為了增加防衛能力以及解決官方行政中心的設立問題,由德川幕府的征夷大將軍下令建造五稜郭
由西洋軍事學者武田斐三郎負責設計
武田斐三郎採用了歐洲「棱堡式」築城格式,以大炮作為戰鬥的主力,因此將城堡配置為星型
當初是為了對抗外國的威脅,但威脅逐漸稀少後,宣揚國家的威信成了建築的目的。
1868年(日本明治元年)10月,被榎本武揚等率領的舊幕府軍佔據
成了箱館戰爭(明治新政府軍及舊幕府軍最後決戰)的舞台後
失去了政府機關的功能,同4年舊箱館奉行所辦公樓及附屬建築等大半設施也被瓦解。
箱館戰爭是日本戊辰戰爭中的一場戰役,也是明治新政府軍和舊幕府軍之間的最後一戰
發生於1868年12月4日─1869年6月27日
地點就在渡島國龜田郡五稜郭(現北海道函館市)
結果新政府軍勝利,榎本武揚等人的投降
舊幕府勢力的抵抗完全結束,戊辰戰爭宣告終結
五稜郭公園配置了獨特的「棱堡」設施
外觀有5個突出的角,呈星狀五角形因此被稱為「五棱郭」
五稜郭是早在日本江戶時代建立起的一個星形城堡要塞
由軍事家武田斐三郎1864年花十年的歲月完成
有此一說,就是摸摸他的臉,就可以與他一樣聰明
大家爭相摸頭摸臉,銅像就變成這樣亮晶晶啦
早於約150年前,函館就開放對外貿易,是日本最早開放的港口都市之一
其中元町是當時最早崛起的繁榮之地,其西式風格的街道面貌仍遺留至今
走在斜坡上,可以遠眺港口或是飽覽各國教會、舊時領事館及華麗雅致的西式建築
「舊函館區公會堂」於明治42年動工,至隔年9月完工的洋式建築
此建築物由本館及附屬棟組成,木造2層樓左右對稱式的本館
除了有陽臺、屋頂窗的設計之外
在玄關、左右入口及2樓陽臺的柱頂部亦有柱頭彫刻藝術等等設計
營造出當時別具特色的風格
由舊函館區公會堂通往八幡坡道、教會群建築
這條名為「港丘大道」的街道又有「霜淇淋大道」之名
街道上林立着販售北海道濃醇鮮乳霜淇淋的專賣店
所售霜淇淋口味豐富多樣,還有北海道哈密瓜、墨魚汁等特殊口味可供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