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.01.22宜蘭花蓮六日遊4~光復馬太鞍濕地生態.滿妹豬腳
馬太鞍濕地生態園區位於花蓮縣光復鄉馬錫山腳下,
是一處湧泉不絕的天然沼澤濕地,面積廣達12公頃。
清淺的芙登溪發源自馬錫山,一路匯集自地底冒出的湧泉,
由南向北蜿蜒穿過馬太鞍濕地生態園區滋養著這片沼澤的豐美生命。
由於溪流的流速與深淺變化,營造出多樣化的生存環境,
使得馬太鞍濕地生態園區裡有多達近百種的水生植物;
鳥類、蛙類、昆蟲及水生動物的種類與數量,更是多的令人驚喜。
在馬太鞍濕地生態園區田邊的任何一條水溝裡,
都可以發現魚、蝦、貝、螺的蹤跡,處處充滿旺盛的生機。
來到馬太鞍時,部落發展協會的大門尚未打開
原本有點失望,怕是要入寶山空手而回
還好住在旁邊的老闆娘,一看到我們,馬上過來開門
親切的老闆娘不但拿出一堆印章,還送暄.柔卡片,好熱情
部落發展協會的後方有一座天然的祕密花園哦~
池水清澈,魚兒悠游其中
特別建造了魚兒的豪華別墅~巴拉告,為其遮風避雨
這些活蹦亂跳的放山雞及可愛的小豬
過些日子後,可能就成了餐桌上的珍饈了
這一大片濕地,就是珍貴的馬太鞍生態園區
河裡設置了巴拉告來繁衍水族生物
在居民的細心照顀下,魚群數量不少
社區也提供撈魚活動讓遊客體驗
可謂喻教於樂
阿美族人在這片濕地上發展出獨特的「Palakaw」巴拉告捕魚法:
利用中空的大竹子、筆筒樹的樹幹與九芎枝幹等天然材料,
製作出一個三層的結構物放入水塘中,讓魚蝦在其間棲息繁殖。
這就是巴拉告~
第一層是有鱗片魚兒的天下,如台灣鯛(就是吳郭魚啦),
第二層的樹枝則是小魚小蝦藏匿處,
最底下一層空心的竹筒則是鰻魚、鱸鰻等沒有魚鱗的魚類躲藏地。
第一層魚兒的排泄物及食物碎屑跟排泄物,掉到下層變成小魚小蝦的養分,
而魚的屍體則成了無鱗片魚兒的食物,巴拉告的生態體系就這樣大功告成啦!
大型巴拉告模型
旁邊的假人有點.....
早上還是晴空萬里的大好天氣
參觀馬太鞍時,雲量不停增加
下午來到滿妹豬腳時,出現了藍天.白雲.烏雲齊出現的景象
從小吃店起家的滿妹小吃店,位於林田山林場山腳下
因店裡的豬腳深受林場員工的喜愛
於是,滿妹豬腳名聲透京城,成了花蓮必嘗的美食
店裡有不少古董及珍貴的木頭
色澤誘人的豬腳上桌囉~
香Q彈牙,口味家常,沒有過多的中藥味
豬腳配筍絲最對味
份量頗大的筍絲.高麗菜及苦瓜湯,每道都是100元
對食物很挑剔的外婆竟特地外帶一份當年菜
可見滿妹豬腳還是不錯滴~